|
“预防卒中,医患同行 ”——神经内科一病区别开生面的公休座谈会时间:2024-10-10 预防卒中无小事,知识普及要先行。为宣传普及脑卒中相关知识,增强住院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近日,神经内科一病区利用每月一次的公休座谈会为住院患者及家属开展卒中健康知识讲座。 讲座中,吴医生利用PPT,围绕脑卒中的症状与危害、脑卒中早期识别、脑卒中的急救与溶栓、如何预防脑卒中、“中风120”的识别等知识,图文并茂地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健康指导,并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应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每年体检,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一次的讲座内容丰富、容易理解,让我对脑卒中有了很清晰的认识。”患者张阿姨表示,“我就是平时对一些头晕、恶心的症状没有重视,差点危及生命,幸好及时来医院治疗了。以后我一定注意饮食,听医生的话。”此次讲座,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多关于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得到了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讲座结束后,护士长戚青花代表科室对患者及家属的出席表示感谢,并询问患者住院期间的感受、想法、意见,以便往后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建立双向奔赴的和谐医患关系。通过每月一次“公休座谈会”的召开,让患者及家属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使医患沟通零距离,神经内科一病区在“倾听与改进”中,不断增加双方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建立更好更和谐的医患关系,使科室的医疗服务工作得到持续改进,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 一、为什么会发生卒中? 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是不可干预的卒中危险因素。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70%—80%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慢性发病率的增加以及长期以来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将卒中发生的年龄大大前移,使得中年人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当出现脑卒中的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将患者送至有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 三、突发脑卒中怎么办?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告知疑似脑卒中症状。2、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3、尽量避免移动患者,尤其是头部和颈部。4、等待医生救治。 平躺: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领和腰带。偏头:当患者意识不清或恶心呕吐时,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呕吐导致窒息,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如患者有活动性假牙,立即摘除。侧卧:将患者翻转至侧卧位。以右侧位为例,抬起患者右胳膊,放在头的一侧,将其左手放在右肩上,左腿屈曲,施救者双手分别放在患者左肩及左膝,翻转患者,并注意保暖。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呼吸、脉搏变化,等待救护车即可。 四、如何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预防可分为:一级预防,让未患卒中的人群避免卒中发病,做到防患未然;二级预防,让已经发生卒中的人群不再复发,做到“亡羊补牢”;三级预防,让正在发生卒中的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恢复,让患者“虎口脱险。”药物预防,包括这几类药物:控制血压的药物,降血脂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另外还要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房颤等。 |